不想回家,可以嗎?(上)

心理專欄

不想回家上.jpg

圖文/許嬰寧心理師

個案告訴我,因為疫情,他很久沒見到家人,但是卻一點也不想念。好像這一次,因為疫情的關係,可以名正言順,躲過見面,躲過相聚,躲過焦慮。

當大家都在哀號無法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她卻一點都不覺得惋惜,只是不好意思說出來。好像自己超級無情一樣。因此只能慶幸在心裡。

問他:為什麼這麼排斥和家人團聚?
他也愣了一下:我哪有排斥?

也是,若不是疫情的話,他總是欣然接受每年必定要團聚,這是例行公事,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沒有所謂排斥,畢竟他也是個外人眼中的守規矩、懂得分寸的成年人了,對於和家人感情不睦這種事情,他也只能放在心裡,要團聚就團聚吧,要不愉快就不愉快吧,忍忍就過了,聚聚就算了,趕快解散趕快回到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想的,所以【排斥】這兩字倒是沒想過,沒有那個膽子、也沒有那麼負面,頂多只是覺得【又來了】。

沒有想過排斥,當然更沒想過,自己有多焦慮。

所以對家人的焦慮、對家人的負面感受、尤其是對爸媽造成的心理傷害,這一塊總是在諮商過程中談不進去。因為,他自己也都好像[感覺不到]似的。

一切都在這次【因為疫情而不必相聚】的契機之下,才展開一連串【暗自慶幸和竊喜的自白】。這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跟誰講,他說,要命了,講出這種話,能聽嗎?一定覺得我這個人無情無義,不能回家團聚反而樂得開心,阿干,但我真的很開心耶,可以疫情一直延續下去嗎?哈哈哈。

是啊,諮商之所以有股特別的力量,就在於它能讓人說說真話,那些在外不能亂說的話,可是真的真的真的是真的的真心話。

【我就是討厭,回家後每一句話都在嫌棄這個、嫌棄那個,每一句話都在念我、催我,每一句話都是負面的,每次開口都在比較來、比較去,家裡的人每兩句都會吵起來,每個人都在否定對方,每個人都不承認自己的錯,每個人都喜歡要求別人,每個人只要一點不順就會大聲,每個人都把功勞苦勞攬在自己身上,每個人都喜歡談到錢、用錢來衡量很多事情!】

挖靠我覺得他蠻厲害的。

以前到談家裡的事情,談不出什麼來,今天如水龍頭一般,或許一個轉彎,不用回家了,好像就把水龍頭打開了,不用隱藏了。

【那你以前回家,怎麼都受的了?】

【或許從來沒有思考過受不受的了吧?受不了又怎樣?無法改變啊,但現在講出來真的蠻爽的。講完好像覺得好了一半,怎樣,我就是不想回家,可以嗎?哈哈哈哈】

【你是在問我?還是問你自己?】

【好啦,我不回去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對吧?】

怎樣,我就是不想回家,可以嗎?

有些話,大概就是會放在心裡好多年,然後又花了好多年掩飾,然後再花好多年才講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