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本來就不是一樣多的

心理專欄

文/許嬰寧 心理師

pexels-ketut-subiyanto-4545154.jpg

圖/pexels

愛這件事情,沒有絕對一樣多的

        無論是親子之間,伴侶之間,職場上,任何一種形式的愛,都很難追求,我愛你,和你愛我一樣多、你愛你的爸爸和媽媽一樣多、你愛你每一個孩子都一樣多,這件事情。


        因為每一段關係,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資源,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相處時間方式,甚至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反應,很多很多的不同條件,所以讓每一種愛,都很難達到一模一樣多。

        這常常讓我們會覺得失望、無奈、不平

        心裡面會忍不住吶喊,抱怨為什麼我比較愛你?為什麼爸爸比較愛他?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但得到的關注卻不夠多?

        也會有少數的人感覺到,自己被愛的似乎比較多,或許覺得有點慶幸,但也有一點不安。

        但是當我們陷入這樣子的苦惱當中,往往就影響了我們對關係的品質

        有些關係當中的愛,是非常不合理的落差,其中一方愛得非常投入,付出的無怨無悔,卻換來冷漠或是無情的對待,這麼不合理的落差,是不健康的。例如其中一方總是百分百的付出和為對方設想,但卻一直空等,另外一方總是我行我素,總是忽略別人的感受和需求,甚至是經常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那麼這樣子的關係,不但是不平等,甚至是不健康。

        但是如果兩個人之間,對彼此的愛是專屬的,只是一方總是付出比較多金錢、一方總是付出比較多時間、一方付出比較多勞力、一方付出比較多巧思等等,這種有來有往的,哪怕是不太對等,但如果我們可以從對方身上,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獨有的付出,感受到對方在用他能力範圍內的方式付出,對方在用他想得到的方式付出,都是好的。

        一個可以付出比較多時間的人,或許沒辦法付出比較多的金錢;一個可以比較多巧思的人,或許沒有太多勞力可以付出; 一個喜歡聆聽的人,或許不是那麼擅長美言;一個很會在生活中照顧你的人,可能不太會挑禮物;一個總是把家裡打掃乾淨的人,卻不喜歡下廚;這些人或許不是樣樣方面,都表現出一百分情人,但不是不愛你。

        也不是不夠愛你。

        如果你剛好很會做那些:他們不太會做的事情,例如,你剛好比較有能力花錢照顧對方,比較有力氣可以做勞力活,比較擅長美言,比較有審美觀,比較會下廚,之類的,做多了,難免心裡會出現「怎麼都是我在做這些?」的感覺。

        但是愛從來就不是用來比較的

        當我們的目光鎖定在這些「不滿足」時,我們就容易忽略了那些對方早就在做的事情。那些我們可能已經習慣的部分。當我們總是在下廚,對方或許會打掃,或許會滿足地享用,或許會總是期待你的下廚,當我們比較會美言,對方可能總是不擅言詞地愛護著你,對方可能總是用行動表達,對方可能將討得你的美言視為最開心的事,總是安安靜靜地你抱怨生活大小事,總是想要第一時間知道你所有的心事。這些,也都是愛。

       以前曾經覺得,難道能力好,就得要多做點事嗎?難道力氣大,我就得多提一點東西嗎?難道我時間多,我就要幫對方排隊嗎?難道會開車,就得我載嗎?難道我煮飯快,就得我煮嗎?難道我英文好,出國就得我找路嗎?

        當然,不是一定。只是當你愛對方,或許你就會願意做你能力範圍的事情。就像對方也會為你做的一些事情一樣。當我不去設想「我一定得?我必須?為什麼都是我?」的時候,當我不去把自己的辛苦看得那麼偉大,當我不去把愛算計的這麼清楚,當我不去假設對方把我的愛是為理所當然,當我不把自己的付出看成包袱,當我不再把自己的能力看成是我個人的資產,我才是真的愛,我才是真的接納這段關係,願意跟他分享我們的一切,我的能力我的付出,還有我的需求和不足。

        真正的愛和接納,是我們都有做得比較多、比較好的地方,那我就多做一點,而那些對方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我也就多收一點,我們的愛本來就不相等,只是我們不會因此而覺得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