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主流的面具,愛上本來的自己

心理專欄

作者:呂孟樺心理師


拿掉主流的面具,愛上本來的自己.jpg

「你怎麼那麼愛哭?」
「你怎麼連這個也怕!男生不可以這麼膽小!」
「你是女生耶!要溫柔一點啦!」

這些話可能是對一、兩歲的小孩說的,也可能是對十六歲的青少年說的,甚至是對三十歲以上的成年人說的。從小,我們就在各方面被告知我們「應該」如何如何、我們應該怎樣遵從主流社會的原則,什麼樣的特質是能被接受的,什麼樣的特質是應該被隱藏的。這樣「社會化」的過程並不是完全不好,但當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要壓抑著自己本來的特質,戴上一個符合主流的面具時,我們會累、會感到混亂、會感到抑鬱。


在諮商工作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個案。他們太習慣扮演別人期待的樣子、做別人期待他們做的事、說討喜的話。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負責任的人,身上卻背著好重的包袱,忘記自己也有需求、也需要被照顧。當某天龐大的壓力源出現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垮了,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連開口請人幫助都感到困難。

接受自己的特質
每個特質都是一體兩面,每個特質都有它的優勢與弱勢所在,別人不喜歡不代表就是不好。重點是要將自己的特質使用在對的地方,當你喜歡自己、上上自己的特質,別人也會更容易發現你的好。



取悅自己比取悅他人更重要
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所難免,但我們需要學習在這當中取得一個能讓自己身心靈保持健康愉快的平衡,我們在為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說自己不想說的話的時候,必需要衡量自己當下的狀況是否能夠負荷如此行所可能有的辛勞,衡量這麼做對我們自己會產生什麼影響,若取悅別人最後卻只帶來負面的情緒,那做自己、讓自己開心也許更為重要。



別忘了你也有需求
要記得,活著是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而活著為了他人而活是被動且難以維持的,但為了自己活著、好好愛自己卻可以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與正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