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落

心理專欄

207 (官網).jpg

圖/pexels

文/林廷頤 心理師

        人生總是會經歷常常收到某些訊息的階段,國高中小時不時就會收到哪個補習班又哪個才藝班的簡章,即便我不想要,爸媽也會幫我代為收集。過了幾年,開始收到各種工作機會的通知信,然而收到更多的,是求職被拒絕的禮貌回信。再過幾年,紅色炸彈開始亂飛,期間還會夾帶著幾份彌月賀禮,總是在提醒著我們人生的下一個進程,以及什麼時候可以回收投資(笑)。

        再過了幾年,手中準備著的紅包,顏色慢慢褪去,尷尬的笑容也慢慢變成了真摯的無奈與哀戚。親愛的人的離開,不論是預期中的解脫,或是嘎然而止的錯愕,從來都不是一件讓人可以欣然接受的事。


😥哀傷有時會遲到
      伴隨著親人離開的變數,我們通常會需要開始處理大大小小的瑣事,有很多的事情要決定、很多的東西要討論、很多的習俗要遵從,在忙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會得空思念親人,但很多的時候,我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需要辦理的事務和禮俗佔滿,一件接著一件,為了圓滿、為了親人的最後一程。往往我們都得到了儀式完成後,才又被失落的事實拉回現實,而悲傷和難過就會在這個時候,悄悄地佔據我們的身心。

       每個人哀悼的方式不盡相同,同樣地,感受到悲傷的時間點也大相徑庭。我們不必責備流不出眼淚的家人;亦不必要求自己如同問候語一般的節哀。哀傷是一個過程、難受的過程,在我們的心上勒出一道深深的痕跡,然後在未來的每一天中慢慢的撫平。


💌連結回憶 照顧自己與彼此
        不管是被強行突然剝奪的陪伴;又或是早早之前就有預感,但捨不得又不甘心放手的親人離開,對於失去相處的時間和機會,都可能讓我們感覺深深的遺憾與悲傷。尤其當我們獨自回憶的當下,斷裂的連結和即將面對的寂寞,總會悄悄的啃食我們的內心,徒留滿腔的遺憾。如果有機會,或許可以試著和有著共同回憶的家人,細數過去點點滴滴,即便未來不再有親愛的家人和我們相處,但留下的片片回憶,都會是值得珍惜的的痕跡。不論是那些令我們會心一笑的,或是讓我們無奈苦笑的,甚至是彼此激烈爭執、互不相讓的,都是我們見證摯愛的親人曾經深刻的存在。

        很多時候,留下的家人們,總是對彼此有深深的疼惜,如同離開的親人希望我們好好的一般,都希望自己能夠堅強,不讓彼此擔心。溫柔而熱情的安撫家人的傷痛,而在暗地裡獨自舐著逐漸蔓延的傷口。這個時候請千萬要記得,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機會讓我們的能量傳遞給家人。寂靜的夜晚,除了很適合懷念過去的美好和哀悼不再的時光,其實更適合讓自己有充足的休息,好好睡上一覺。當我們有足夠的充電,才更有機會成為彼此的支撐。規律的飲食和運動,可以讓我們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要有餘力支撐家人,更重要的是要撐住自己。

        經歷了親人離開如此重大的變故,生活難免受到衝擊和改變,在渡過這一段時間的動盪後,幫助自己回到規律的日常生活,會顯得有些困難但卻十分重要。回歸日常並不是讓自己忘卻失落的傷痛和避開思念,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時間重新開始運轉。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明天依舊會照常到來,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揣抱著過去的點滴,和明日的自己一起細數自己存在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