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不說了

心理專欄

211.jpg圖/freepik



文/林廷頤心理師

最近,感到自己的時間安排慢慢地理出了一些頭緒,開始興起穩定運動的念頭,一方面是因為居高不下的體重、血壓,自己感到有些不安;另一方面,也是家人和朋友的調侃和「關心」,給予了相當程度的刺激。我在早上的空檔,小心翼翼地在家中附近跑了1.6公里、15分鐘。為什麼說小心翼翼呢,主要是因為自己太久沒有運動,工作的關係又時不時有可能需要走點路或是騎單車,很怕一不小心鐵腿,接下來的幾天就會比較痛苦。然而,我還是太小覷了自己荒廢的程度,洗完澡想要坐到沙發上,大腿的肌肉馬上就向我證明,乳酸堆積是多麽即時的生理現象。


中午,恰巧要和家人一起吃飯,茶餘飯後就開始閒聊到我今天的運動成效。就在我興沖沖又有點不好意思的描述今天跑步的內容後,我爸就開始「分享」運動的333原則,告訴我與其跑那麼短的時間,不如改成快走,維持30分鐘以上……等等。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有種:我早上的跑步都白跑了的感覺。對自己體重和血壓的擔心,以及對接下來運動量的規劃,通通被我拋在腦後,取而代之的是對自己規劃的懷疑和早知道就不說了的想法。

我花了幾秒鐘的時間,擺脫突然出現的感受和想法,回憶著幾年前重新開始跑步的過程,向自己證明之前同樣的規劃,還是可以慢慢增加到四、五公里的長度。同時,試著把父親所「分享」的訊息,歸類在資訊和建議之中,讓它與我的運動計畫的評價區隔開來。然後,才繼續和家人有說有笑的聊著,其他的話題。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不是那麼有信心,又或是僅有些微的自信,掙扎著嘗試和家人、朋友分享。當然,我們不是完人,很多時候也並非專業,有很多可以進步或改正的地方,一時針貶的見解,當然可以提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可能還是希望自己微薄的努力能被看見、被肯定,這樣在下一次又想偷懶的時候,才有更多的動力和意念,激勵著我們再次挑戰自己。


而很有趣的是,通常在這種情形底下,越是關心我們的人,很可能越是會想提供改進的資訊,尤其是自己的家人、父母。反而是朋友才可能會在玩笑過後,若有似無的說一句:「好啦,總是有個開始,加油!」。我深深的相信,大部分的指教和建議,都是來自於他們深深的期許和關愛,但是在這樣的情境脈絡之中,要繞過批評或建議的文字內容,感受家人們的關心,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好、還要更好」這樣的詛咒,是深深的刻印在我們的身體和血液之中的。


所以,如果你有想起來,也有適當的機會,在真誠的建議和資訊的提供之餘,也試著讓對方知道你有看見他的努力吧。對方不會因為一次的鼓勵和肯定,馬上就自我膨脹,覺得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卻可能會因為努力被你看見,而多了一次嘗試的意願和機會。而若你是被教育的那一方,試著相信對方在批評的背後,對我們還是關心的。不過,畢竟相信需要力氣,平復需要時間,若無法說服自己對方是關心的時候,有轉移話題的機會,請千萬不要遲疑。